上海音协古筝十级考级曲目《四段锦》《秋夜思》分析


《四段锦》


【乐曲介绍】


       山东筝派代表性传统曲目之一。是由山东筝派著名筝家、素有“中国筝王”之称的赵玉斋先生依据山东老八板曲子为素材创编而成的。该曲由《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和《普天同庆》四首大板第四的筝曲连缀而成。《四段锦》是赵玉斋先生于沈阳音乐学院任教时完成创作的。他对原来的老八板曲子进行了精心的加工,尤其是在筝曲演奏技法上,大胆吸取了一些西洋乐器如钢琴的演奏技法,比如第四首《普天同庆》一曲中,用连续的三连音将音乐推向高潮,此外,乐曲还大胆应用了大幅度的刮奏技法,以及在曲末运用了饱满有力的和音等。一系列的改编、革新使得乐曲从老八板合奏形式中脱离出来,成为由双手演奏的独奏曲。在乐曲结构方面,则打破了原有民间筝曲的程式,充分地挖掘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乐曲冠以《四段锦》之名,这与四个分标题乐曲内容并无多大联系,此曲也有称为《四段》或《四段曲》的。有些筝家出于喜好,也将山东筝派筝曲《高山流水》作为《四段锦》的。在古筝考级中,此曲被用作高级演奏曲目,另也常作为音乐会时古筝演奏的保留曲目。


【演奏提示】


       乐曲分为四部分:《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普天同庆》。


       第一部分:《清风弄竹》


       这是一个富有诗意标题的乐段,单看标题,精髓在于一个“弄”字。降这种风吹竹动的摇摆感展现出来。竹子在微风下轻轻摆动、摇曳。所以这段在情绪上比较含蓄、内敛的。但是是清风弄竹,所以并不是一味的揉绵婉转。还会有一些骨干音作为支撑。既体现了山东筝派刚劲有力的特点,又与竹子这种有气节的形象相吻合。


       第一部分右手的注意点是要注意音色的演奏把握,在发力时要尽可能的速度慢,气息要柔中带刚,连绵中又有果断。双抹,食指关节要撑住,掌心要放松,运用腕部的力量,一般有双抹的力量都是要强调重音的地方。三连音的演奏要注意节奏的准确和音乐的变化。相同音型的变化,花指的变化情绪慢慢上升,音域越来越大,通过弦位的变化来进行色彩的变化。


左手注意回滑音的音准和速度,颤音的幅度等。


       第二部分:《山鸣谷应》


       这一部分速度稍快,通过模拟山谷的回响来展示大自然的深沉粗犷。只要是通过小关节的拖劈来模拟风响的奇妙音响。


       这一部分右手演奏的注意点主要是小关节的拖劈,小指或者无名指可以作为支撑来进行,小关节的拖劈要大量练习小关节的独立性灵活性以及与各种技法一起演奏时的特点的把握。这一部分频繁运用了花指,并且花指占了时值,要注意弹奏花指时,指尖要立住,通过手臂带动,运用手腕的力量。多注意节奏的稳定性。


左手注意多运用点颤的技法,要强调点颤的音。连续滑音的演奏把握以及节奏和音准的把握要准确。


       第三部分:《小溪流水》


       这一部分描绘了山涧中的流水潺潺流淌的景色。这一部分的旋律平和,灵动,悠长,节奏稳定。


       这一部分很多都是由勾托,抹托这样对称性的技法去演奏的,这种你来我往的感觉,这与长线条的优美旋律相对应。演奏上在保持手指力量的同时加入一点手腕的力量。把每个人像穿线一样穿起来。这一部分最后出现了小撮,为了与最后一部分做一个准备。在演奏时要强调小撮的力量,发力要快,并且要感觉这种不同位置上的无论是前半拍还是后半拍的重音所带来的摇晃感,这种摇晃感打破了前面的宁静,为后面一段做了很好地铺垫。


       第四部分:《普天同庆》


       这一部分通过花指、三连音的节奏描绘了北方农村欢庆丰收或喜庆佳节的欢快景象。


【演奏技巧】 


       双抹、双勾的演奏,双抹强调重音和旋律线条,像是模拟农村热闹的锣声。演奏双抹时,注意食指指尖的支撑和手腕的带动。这段大量花指的演奏,要注意把指尖立起来还有花指力度的掌握,弹出花指的旋律性,流动性和跳跃性。三连音的演奏指尖依旧要撑住,弹奏出的每个音都要有颗粒性,节奏注意把握好,突出重音。


【知识拓展】


       山东筝: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它的流传主要在包括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荷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被人们誉为“筝琴之乡”。出过不少民间说唱和戏曲,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橡《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都是;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形象,《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小曲就是作为联缀演奏的套曲。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


       山东筝过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边是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秋夜思》


【乐曲介绍】


      《秋夜思》是周煜国先生创作于1994年的一首器乐小品,原名《情愫》。器乐小品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而古筝曲《秋夜思》却是少见的复二部曲式,全曲共分为五个乐段,结合了秦腔传统音乐的结构:“散板一一慢板一一中板一一快板一一 尾声” 。这首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民族性,该乐曲采用陕西地方音乐为素材,并结合陕西音乐的曲调风格,采用陕西筝乐中的欢音音阶,即sol、la、do、re、mi五个音为该乐曲的主要旋律音,倾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乐曲基本上由一个音乐动机发展而成,充分体现了筝乐自身的韵味特征,将陕西的传统音乐与现代的演奏技巧相结合, 表达了作者在深秋之夜的各种复杂心态和满满的愁绪,全曲音调高亢激扬,旋律优美,吉意盎然又不失新声。这首乐曲的另一大创作特征是“悲情美”,“悲情美”是音乐审美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与典雅的作品娓娓而谈的方式相比较,悲情的音乐作品表现的更要跌宕起伏些,在情感上具有浑厚深沉的感召力与迸发力。


【演奏提示】


     《秋夜思》整首曲子精致短小,结构简单,共分为:引子、慢板、过渡、快板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


      引子部分(第1小节):是以描绘秋天景色为主,节奏自由,一共有四句,前两句是平行关系,相互呼应,第二句是在第一句旋律的基础上移高纯五度来演奏,乐句当中的前半句低音与后半句高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一种秋风萧瑟的情景,直击主题。而第三句在左右手的相互呼应下,音乐气息流畅、此起彼伏,怏然一幅秋波澹澹的画面展现在听众面前。接下来的第四句为八度倚音的泛音,旋律走向为下行,表现作者心中的无奈。


       慢板部分:慢板又可细分成五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第2-12小节):慢板段最先出现的左右手配合的三连音为主题a段,也可以叫呈示段,音乐情绪是激情地、具有歌唱性的。开放性终止,引用了引子前两句的旋律,再次渲染气氛,从而把乐曲的情绪充分推起而进入下面的高潮部分。


       第二部分(第13-21小节):六连音的出现,弹奏时要连贯,不断地持续,这一段右手只是作为背景烘托,所以颗粒性不要太强,但是右手也不要太平淡,要跟着左手主旋律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部分(第22-29小节):变右手为主旋律,主旋律变为小撮,要注意音色的饱满圆润,这一段要注意左右手音响的平衡,注意呼吸点的呼吸。音乐是层层递进的这一部分最后结束时要撑住,不要松垮。 


       第四部分(第30-37小节):乐谱上标注这一部分为激情地,所以情绪上要进来。这一部分右手摇指加左手刮奏,摇指要连贯,富有歌唱性,换音时注意不要出现音头,要平稳,左手的刮奏跟着情绪的起伏可以进行变化处理,最后结束时情绪退下来,慢慢弱下来。


       第五部分(第38-43小节):又回到最初的慢板一开始的位置。


       过渡段:这一段重复引子部分,但演奏时为了引出接下俩的快板,所以要比引子部分速度上稍快些。


       快板部分:左手小刮奏紧接着右手点指的出来,整体情绪欢快跳跃的,这里要注意点指的清晰度颗粒感。音乐层层推进,渐强渐快。注意接下来的快速指序,左手要干净,触弦要快。要看清楚重复段落,最后刮奏慢慢将情绪松下来。


       尾声:这一部分描述的是情绪慢慢走远,淡淡隐去。泛音结束全曲。


【知识拓展】


       这首乐曲表现了作者在深秋之夜产生的思乡愁绪,以及由此勾起的各种回忆,因此旋律有 忧伤思念的、高亢激情的,也有欢快活泼、飘逸舒适的等等,时而恬静如水,时而思绪万千,而乐曲中,更多的却是深深的 离愁别绪,音乐精致而细腻。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时节,万物归寂,人们深陷一种不可自拔的情境,乐曲从不同 侧面表达了作者的思念感伤,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乐曲中被刻画得生动形象。


      《秋夜思》虽然结构简单、音乐材料相似,但陕西地方音乐韵昧浓郁,是为数不多的运用欢音音阶来表达愁苦情思的筝乐作品。要想弹奏出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必先深入了解乐曲的风格特征、曲式结构以及主要的音乐材料等,再以一个“情” 字为核心,讲究感情投入,做到移情入景,“以情带声,以声抒情”,方能正确表达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